1989年秋,時年88歲的臺靜農題贈本文作者的行書條幅
據施淑傳授回想,臺師長教師患食道癌住臺年夜病院。垂死之際,特殊想看《魯迅和他的同時期人》。這本書是臺師長教師1986年在美國游玩時在舊金山一家信店買到的,遺憾的是寄存在遠在美國的兒子臺益堅處。施傳授找遍臺年夜四周書攤都未尋覓到,成為了臺師長教師往世前的一年夜憾事。
臺靜農是魯迅的文友,魯迅暗裡說他“為人極好”(1933年12月19日致姚克信),又夸他的小說《地之子》“將鄉下的存亡,土壤的氣味,移在紙上”(《〈中國新文學年夜系〉小說二集序》),是未幾的好作家。但上世紀三十年月中期臺師長教師就離開了文壇。他有一首老年末年詩,抒發本身的感慨:“老往空余渡海心,蹉跎一世更何云;教學場地無限六合無限感,坐對夕陽看浮云。”
李敖是臺灣著名的狂傲不羈之士,好臧否人物。除開本身,他很少夸贊其別人。1999年9月的一天上午,我應邀往他在臺北市敦化南路的居所聊天。李敖了解我研討魯迅,又屢次造訪過臺靜農,便對臺師長教師停止批駁:一是感到他恐懼,渡海來臺之后沉默寡言:二是感到他疏懶,證據是《臺靜農論文集》所收文章的時光跨度有55年,均勻上去天天只寫了十九個字;三是愧對魯迅,在臺灣從未頒發過留念魯迅的文章,反倒在胡適眼前稱“弟子”和“后學”。我立即頒發了分歧看法,已寫進我的一篇短文《在臺北與李敖聊天》,收進了我的漫筆《倦眼昏黃集》。但此文未能睜開我對臺師長教師的印象和見解,現特撰此文停止補充。
臺師長教師是1946年10月28日從上海搭船抵達臺北的。昔時他因從國立男子師范學院告退,生涯墮入窘境,由老友魏立功推舉教學任臺灣年夜學文學院傳授,底本只想在此歇歇腳,因時局變更,一呆就呆了整整四十四年。這些年傍邊,公民黨政府又于1949年至1987年宣布臺灣為“軍事戒嚴地域”。實行了《臺灣地域緊迫戒嚴令》,臺灣覆蓋在白色可怕下總共有三十八年。那時連法國作家左拉的作品都被禁,由於愛彌爾·左拉的中文譯名中呈現了“左”字;恰如清代馬建忠的語法著作《馬氏文通》也曾犯諱一樣,由於跟馬克思的姓名有一字諧音。金庸的武俠小說《射雕好漢傳》在昔時的臺灣只能更名為《年夜漠好漢傳》演出,由於毛澤東的詞《沁園春·雪》中有一句是“只識彎弓射年夜雕”,臺灣風行歌曲《今夜不回家》也被人告發,以為違反了蔣介石“反撲年夜陸”的政策。臺師長教師在年夜陸時是“酒旗風熱少年狂”的右翼青年,唱過《國際歌》和《馬賽曲》,籌建過右翼作家同盟北等分會(簡稱“南方左聯”),在北洋時代和公民黨統治時代曾三次進獄,其九歲宗子就是在他第二次被捕之后夭折,到臺灣后,臺灣年夜學的第一任中文系主任許壽裳慘遭殺戮,第二任系主任喬年夜壯因厭世盡看而自沉,此后代表中文系主任的臺師長教師天然會緘默郁結,沉默寡言,魯迅在《華蓋集續編·空口說》中說過,“兵士的性命是可貴的,在兵士未幾的處所,這性命就愈可貴”。魯迅在白色可怕下倡導“壕塹戰”,而不主意像《三國演義》中許褚式地“赤膊上陣”。所以,對臺師長教師的緘默郁結應當賜與汗青的同情,而不克不及苛責于小我。
臺師長教師是不是年夜學者呢? 這應當是一個不成題目的題目。臺師長教師家學淵源,接收過四年私塾教導。塾師和小學教員都是飽學之士。1919年,臺師長教師受“五四”新文明活動影響,跟同親同窗開辦了《新淮潮》雜志,提出了“取得根據撐世界,鋪開大膽吸文明”的標語。他自己就是這一標語的踐行者。他有傳統文明的基礎,曾在北京年夜學研討所國粹門當旁聽生。26歲之后,臺師長教師曾在中法年夜學、輔仁年夜學、北平年夜學男子文理學院、廈門年夜學、山東年夜學、男子師范學院等校執教,開設過《詩經》研討、中國文學史、歷代文選等課程。在臺灣年夜學,臺師長教師又擔負了二十年的中文系主任。在臺灣年夜學這種碩儒俊彥的匯萃之地,沒有學問的人怎能立穩基礎呢? 在臺灣政府的“戒嚴”時代,臺師長教師的新文學創作才幹固然沒有前提施展,但在書法界已卓然成為一家。他的隸書深得中國三年夜摩崖石刻的精華,如“漢隸第一品”《西嶽廟碑》;行書得益于明末神筆倪元璐,冷逸孤獨,風骨凜然。他被尊為“臺灣第一書法家”。
最令我喜出看外的是,1989年秋,臺師長教師自動為我題寫了一個條幅,題為蘇東坡七律《黃州春日雜書四盡之一》:“清曉披衣尋杖藜,隔墻已見最繁枝。白叟無計酬清麗,猶就冷光讀《楚辭》。”黃州即當下的湖北省黃岡。1079年,蘇東坡因政治冤案被流放黃州,整整呆了四年。繁花似錦的春晨原是清麗美妙的,但蘇東坡心境郁結,沒有措施觀賞,只能在冰冷交集的心情中讀《楚辭》以抒憤激。臺師長教師退休后,開過書法展,作品有潤格,一搶而空,我當然不會隨意啟齒索字。事后沉思,他特題寫蘇東坡的這首七律,我以為是他想讓我及他在年夜陸的老友清楚他在臺灣的心情,有跟蘇東坡被貶黃州的心情相類比的成分。作品選擇了臺師長教師最善於的行書。他昔時雖已八十八歲,但仍筆力勁健,渾厚老辣,布局舒朗,天然天成,實為書法作品中的佳品。
談到臺師長教師跟胡適和魯迅的關系,李敖的說法實屬妄斷。臺師長教師在北京年夜學就讀時簡直是胡適的先生,又有同親之緣,1935年胡適還推舉他赴廈門年夜學任教,所以他在胡適眼前稱“弟子”“后學”只是一種照實表達,并不含獻媚取寵之意。至于他跟魯迅的關系,既是師生關系,又是忘年之交。但昔時魯迅作品在臺灣是禁書,臺師長教師無法公然發文留念魯迅。魯迅好友許壽裳師長教師在臺北逝世得不明不白就是前車可鑒。臺師長教師對魯迅的情感極深,收藏了魯迅1923年在北京女高師報告《娜拉走后如何》的手稿,恭錄了共享會議室《魯迅舊體詩》三十九首。1990年7月,因臺灣年夜學宿舍改建,臺師長教師遷出了棲身長達43年的溫州街18巷6號“歇腳庵”,搬至同在溫州街的二十五號。他的家具冊本當然有人相助搬運,也有門生服其勞,他只單獨抱著一尊魯迅的陶瓷泥像,神圣而盛大地一個步驟步邁向新房。據臺師長教師的門生施淑師長教師回想,這尊泥像是李昂和林文義1980年在臺北一家茶藝店買的,原由噴鼻港石灣陶藝館制作,再由噴鼻港私運運到臺灣。這座陶瓷像制作比擬粗拙,但臺師長教師如睹故人,非分特別愛護。施淑傳授是臺師長教師最親近的弟子,又是李昂(原名施叔端)的姐姐,她的回想當然可以采信。又據施淑傳授回想,臺師長教師患食道癌,住臺年夜病院。垂死之際,他要讀魯迅作品,又特殊想看《魯迅和他的同時期人》。這本書是臺師長教師1986年在美國游玩時在舊金山一家信店買到的,他讀后“為之年夜驚,恍然如夢,事事記憶猶新”(《龍坡雜文·序》)。這本書的編著者是已故好友馬蹄疾,1985年于沈陽東風文藝出書社出書。書中有馬蹄疾執筆的一節:《魯迅和臺靜農》,用五千余字的篇幅簡要而正確地先容了臺師長教師跟魯迅的來往:提到了臺師長教師曾編選第一本研討魯迅的書:《關于魯迅及其著作》,提到1932年魯迅赴北平投親時臺師長教師“簡直天天陪同在側”,還提到在白色可怕下魯迅跟臺靜農之間的彼此關心,最后援用了魯迅往世后臺師長教師的唁電,悲哀瑜伽場地之情溢于言表。施淑傳授在《蹤影》一文中寫道:“他平生懸念,至逝世方休的就是魯迅與北京未名社的那些舊事了。”遺憾的是,這本書寄存在遠在美國的兒子臺益堅處。施傳授找遍臺年夜四周賣地下書的書攤都未尋覓到,成為了臺共享空間師長教師往世前的一年夜憾事。